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关 于 我 们 >> 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自我成长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
来源:master时间:2023-03-25 浏览量:166

22-24日,创业思维之《我命由我》第二十一期课程于北京圆满结束。本期课程,主讲导师通过解密自身成长和创业背后的故事,同学员一起探讨“自我成长”这一永恒的人生课题。



打破平衡,走出舒适圈


“鸡蛋从外打破,是食物;从内打破,是生命。人生,从外打破,是压力;从内打破,是成长”。自我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,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、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,同时也需要不断打破平衡,走出舒适圈,去接受新的挑战和困难。这些挑战和困难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,但只有克服它们,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。


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呢?是突破,是破旧立新。所谓“破局”,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破自己。杨绛先生在《杂忆与杂写》中说,“人虽然渺小,人生虽然短,但是人能学,人能修身,人能自我完善,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。”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成长潜力,改变自己,强大自己,才能不停向上生长。


有人说,一个人成为自己,是一个自我不断进行选择和经验剥落,不断找到平衡同时又打碎平衡的过程。如果破不了局,就只能一直在原来的圈子里循环。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,是很难超出周围人的群体共识的,长期处于一个圈子里,无异于困守人生的瓶颈。特别是有些人所处的圈子,给他营造一种不必努力,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。这样微妙的平衡,一旦长久维持,就会困守其中,无法知晓世界的变化,落后时代的脚步。



学会深度思考


所谓深度思考,就是能够透过表象不断去逼近事物的本质。


要想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、判断能力,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,看清事物的本质,就需要我们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。深度思考不是简单说说,它就像一根链条,越长,越深刻。而深刻的思维能帮助我们深入事物的本质,挖掘问题的实质,看到事物的真相,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。可以说,思考的质量,往往决定着人生的质量;没有深入的思考,勤奋和努力就没有意义。


我们在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,可以通过几个方法来拓宽思考的角度。比如,转换角色:和这件事情有关的其他人会如何想这件事?和家人产生矛盾后,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会如何看这件事?比如,转换时间:过去是什么样的?现在变成了什么样?未来有可能成为什么样?又比如,转换空间:在其他的家庭、公司、城市等会是什么样?只有更客观、更全面的深度思考,才能有效地避免“认知偏差”,深度思考才更具价值。



懂得自省


自我成长离不开“自省”二字。我们常说,不懂反省的人,只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。时常审视自己,才能从失败中悟出成功的法门,把不足转化为优势。


曾国藩一辈子都在坚持两件事。第一件,每天坚持做“日课”,就是每天写日记,反思一天过错。有一次,朋友陈源衮家添了小妾,曾国藩听闻此人貌美如花,便内心蠢动,遂上陈家一睹真容。见到朋友美妾后,他没控制住自己,说了很多不当的话。当晚,他就在日记里反省,“真不是人,耻心丧尽,更问其他。”第二件,邀请“师友夹持”,就是让师友来督促自己成长。曾国藩会将日记送给师友们阅读评点,请求大家指点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。现存曾国藩日记上就有很多倭仁的批语,曾国藩为此常常感叹,真是金玉良言啊。是非审之于己,曾国藩因为时时自省,日日自新,终成一代大儒。


怨人者自困,自察者自渡。盲目自大的人,容易在错误中越走越偏;经常自省的人,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


与优秀者同行


荀子》云:“与凤凰同飞,必是俊鸟;与虎狼同行,必是猛兽。”一个人能走多远,取决于与谁同行。与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,内心充满正能量;与智者同行,生命充满睿智;与高人同行,将会走上人生巅峰。和谁在一起,便会有怎样的人生。


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,古往今来,太多的文人志士以实践总结出道理,告诫我们“潜移默化”的力量。孟母三迁同样是因为这个道理,正是因为不断寻找良好的氛围与品德高尚之人,所以成就了一代孟子


人一生能走多远,正是看与谁同行,欲为苍鹰,勿与鸟鸣。脱离低级的圈子,靠近那些正能量的人、自律的人、格局大的人,他们的活力、热情、干劲会不断影响你,积极、乐观、进取也会不断感染你,学习他们的心态、分析他们的处事之法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他们的思维,从而成长为更好更出色的自己。



升级自我认知


一个人不可能挣到认知以外的钱。认知受限于思维,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,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。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。而诸如思想、思维方式、见识、沟通能力等软技能,这些能力是真正属于自己的,也是别人是拿不走的。


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我们不断用新的认知,打破旧的认知,以此重建自己的思考方式,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。一旦思维、认知有大的缺陷,人生便被局限在思维中了。因此,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求,从中不断修正对世界的认知、对自我的了解,继而获得真正的成长。


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渠道,去多了解这个世界甚至宇宙,知道某件事物的运行规律,某个潜在的游戏规则,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,哪怕其实这些知识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不相关,如果你一直只了解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。偶尔让自己跳出来以上帝视角看看这个世界可能你会豁然开朗。也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爱好,不同的爱好就像自己身上自带的不同口味的糖果,在情绪不稳定,沮丧又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时候,至少你身上还有一些糖果可以短暂快乐,转换心情,或许转机就会出现在下一刻。总之,打破认知的束缚,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。



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:“我们必须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东西,这是我们生命的目标。”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,成为想成为的人,我们就要保持成长。在人类历史上,有许多伟大的人物都强调过自我成长的重要性。但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,自我成长并不是一时一刻,而是贯穿始终,是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课题。